无论是玉雕、木雕、砖雕、还是雕塑、甚至是剪纸等一系列的工艺美术,只是表现形式的不同,题材是想通的。不同载体所琢刻出的佛,其意义是一样的,保佑、净化、供奉、祈福、信仰......
佛像雕塑是指用青铜雕塑、石雕等技术制作而成的雕塑作品。过去,大多数佛像都是用石头雕刻的。随着社会的发展,铜佛像出现了,变得越来越美丽。直到现在,任何形式的佛像都可以被制造出来。
佛像主要分为:
1.石佛像:比较的莫高窟,龙门石窟等
2.铜鎏金佛像:之前说过铜佛像鎏金的方法,目前常见的就是这一类佛像。
3.佛像泥塑:泥塑目前教少见,随着佛像制作工艺的成熟,市面上目前常见的为铜佛像。
佛像即佛之形像,是造像数量多的一类,广义包括佛、菩萨、罗汉、明王、诸天等像,其像虽有雕塑像、画像两种,然仅雕塑像称佛像,画像则称图像。佛像雕刻开始盛行是在大乘佛教兴起时,故诸大乘经典中有许多关于造像因缘及其功德的记载。据传释迦牟尼和观士音菩萨颇爱莲花,用莲花为座,自此所有寺院里的佛像都是以莲花为宝座,称之为莲花座。佛经中说,人间的莲花不出数十瓣,天上的莲花不出数百瓣,净土的莲花千瓣以上。莲花表示由烦恼而至清净,因为它生长于污泥,绽开于水面,有出污泥而不染的深一层涵义。
佛像面容圆润,双目微启、表情庄重、和蔼、淡泊,还有一丝不易察觉的笑意,穿着通肩袈裟,左手下垂于膝前,掌心向外。施“与愿印”,有佛陀将实现众生祈求愿望的涵义。结跏肤坐,双膝弯曲,两足掌仰于两腿之上。莲花座为束腰式莲花座,上下两层,造形宽大,莲瓣宽肥,对称分布,整尊造像安定凝重,佛像造型饱满,细部刻化恰到好处,有很强的雕塑性。具有较高的收藏价值和文化艺术欣赏价值!
石雕弥勒佛,又称“笑佛”、“大肚弥勒”,是佛教艺术中的重要形象之一。常见的石雕弥勒佛有着慈祥的笑容、宽容的肚量和富态的形象,其乐观豁达的处世态度,深受人们的喜爱和尊敬。石雕弥勒佛常用的石材种类十分丰富,常见的有花岗岩、青石和汉白玉等,其雕塑形象也是十分和蔼亲切,通常弥勒佛盘腿而坐,笑容满面,袒露着大肚皮,显得宽容大度。他手中的布袋,象征着收纳世间一切苦难和烦恼,也象征着他无尽的慈悲和智慧;弥勒佛的笑容,更是深入人心,仿佛能化解所有的忧愁和烦恼。
骑象弥勒佛
这款石雕弥勒佛像也属于坐姿,但是较特殊的是,他骑在白象身上;这只白象不仅是弥勒佛的座骑,更是具有深刻象征意义的形象。白象象征着智慧、慈悲和力量,其形象在佛教传统中承载着重要的内涵和意义。石雕弥勒佛骑白象的形象,成为了人们心中的智慧与慈悲的象征,也激励着人们积极向上,追求智慧和慈悲的品德。